毛集实验区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局,通过部门联动聚合力、宣传引导造氛围、基层筑基强根基等系列举措,精准打击各类涉“黄”涉“非”违法违规行为,为辖区群众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部门联动织密监管网,联合检查斩断利益链。建立由宣传部门牵头,文旅、教育、公安、市场等15个区直部门参与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会议制度,明确各单位职责清单,形成“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针对辖区文化市场特点,聚焦书店、网吧、印刷厂、校园周边文具店、快递物流网点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与“靶向性”整治相结合的联合执法行动。在专项行动中,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共享监管数据,实现执法资源高效整合。文旅部门负责核查文化经营许可证件及经营内容合法性,公安部门重点打击涉“黄”涉“非”刑事犯罪,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无照经营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城管部门规范街头游商地摊售卖行为。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联合检查5次,排查各类经营场所56家次,查处违规书店2家,收缴盗版图书19余册,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斩断了涉“黄”涉“非”产品的流通链条。
宣传引导营造好氛围,全民参与筑牢安全墙。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让“扫黄打非”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宣传载体上,构建起“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线上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扫黄打非”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分析、识假辨假技巧等内容,制作通俗易懂的短视频、漫画图解等。线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宣传栏、校园黑板报、公交站台等阵地,张贴宣传海报500余张,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让“扫黄打非”知识抬头可见、触手可及。在校园,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扫黄打非’·护苗行动”主题班会,组织志愿者讲解盗版图书的危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在社区,举办“扫黄打非”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文明理念;在企业,深入快递物流企业、印刷厂家开展专题培训,强调规范经营的重要性,签订“扫黄打非”责任承诺书。通过分层分类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全民参与的氛围日益浓厚。
基层站点扎根最前沿 网格治理站好安全岗。着力建强基层“扫黄打非”站点,将工作触角延伸至村(社区)。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职责”的标准,精准布点53个“扫黄打非”工作站和联络点,覆盖镇、村、景区、园区、校区及融媒体中心等关键区域。所有站点统一配备标识牌、宣传栏和举报台账,明确1名兼职站长和1名兼职联络员,其中80%的村级联络员由网格员兼任,确保工作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同时制定《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点)履职规范》《信息上报制度》等规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识别能力和处置水平。基层站点充分发挥“探头”作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重点排查辖区内出租屋、小商店、农家书屋等场所,及时发现涉“黄”涉“非”线索并上报。基层站点还承担起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职能,主动为群众解答“扫黄打非”相关疑问,及时化解因文化消费纠纷引发的矛盾,成为守护基层文化安全的“前哨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