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绽放青春志愿芳华
——毛集实验区团区委助力向日葵志愿者协会文明实践谱新篇
在毛集实验区的乡村校园、社区街巷,一抹抹“志愿红”格外耀眼——它交织着退役军人的坚毅底色,也涌动着青年学子的朝气活力,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动人的风景线。这抹亮色的绽放,离不开共青团毛集实验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团区委”)的主动作为与精准赋能。自 2023年3月完成民政注册以来,毛集实验区向日葵志愿者协会已汇聚390余名在册会员,其中退役军人247人、在校大学生81人。而这81名青年力量的精准集结,正是团区委依托高校联络机制、校园招募平台主动对接的成果,让这支“红色底色+青春亮色”的志愿队伍,得以用步履践行初心、用温情书写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精彩答卷。
十年耕耘:从爱心微光到专业品牌,团区委全程护航成长
协会的成长,是一场跨越十余年的爱心接力与初心传承,更是团区委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护航的结果。其前身可追溯至毛集跑团爱心服务队与毛集向日葵志愿服务队,早期便得到团区委在活动策划、青年动员等方面的支持。2023年3月,在共青团毛集实验区委员会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联合推动与悉心指导下,协会正式完成民政注册升级——团区委不仅协助梳理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流程,还为其链接高校资源、拓展服务渠道,助力协会从“自发零散”走向“规范专业”,从“单一帮扶”升级为 “品牌化运作”,为区域文明实践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力量。
红青相融:“五个一” 工作法激活服务新动能,团区委助推青春发力
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协会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法——一心向党强信念、一技之长助民生、一路同行护环境、一老一少暖人心、一网覆盖聚合力。在这一框架下,团区委充分发挥“青年娘家人”作用,为 “红青相融”搭建桥梁:针对退役军人的“红色经验”,协助设计 “老兵讲堂”,让红色故事通过青年志愿者的传播走进校园;围绕大学生的“青春创意”,联合开展“志愿青春”专项行动,支持短视频宣讲、趣味课堂等项目落地,还牵头组织“时光纪念照” 公益拍摄,让青年力量精准对接孤寡老人需求。
截至目前,在团区委的协同推动下,协会已培育三大品牌项目,累计开展主题活动 420 余场,服务群众超 2.5 万人次,总服务时长突破 5.04 万小时。“把青春热血洒在需要的地方,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青年志愿者的心声,既是自身初心的表达,更是团区委“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荣誉加持:志愿之路结出累累硕果,团区委助力品牌升级
扎实的服务底色与创新的工作模式,让向日葵志愿者协会声名远播、广受赞誉。这份成绩的背后,同样有团区委的助力:在协会申报安徽省最美科技志愿项目、参与安徽省首届退役军人项目大赛过程中,团区委提供材料指导、资源协调支持;在对接人民网、安徽共青团等媒体报道时,主动协助梳理亮点、传递声音。如今,协会先后被人民网、中安在线、安徽共青团等国家及省级媒体报道超 100 次,斩获多项荣誉,成功入选全国 1000 支 “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跻身 “中志指数 300 团队”,并与中国福利基金会等知名公益组织建立深度合作,成为安徽理工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这些成果的取得,既是协会努力的结果,也是团区委推动区域志愿品牌升级的有力见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五个一’工作法,联合团区委吸纳更多青年力量,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志愿项目,让‘向日葵’的光芒照亮毛集的每一个角落。” 协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团区委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擦亮“红色 + 青春”的服务名片,让志愿精神在薪火相传中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志愿向阳,芳华绽放。从十年前的爱心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毛集实验区向日葵志愿者协会始终以红色为根、以青春为叶,而团区委则如同 “阳光雨露”,在文明实践的沃土上助力其成长。这群可爱的志愿者,在团区委的引领与支持下,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温情传递善意,既赓续了退役军人的红色血脉,又绽放了青年一代的志愿芳华,为建设毛集实验区美好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续写着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动人篇章。
皖公网安备 34042102000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