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焦岗湖
对于一个生于焦岗湖畔,长于焦岗湖畔,饮焦岗湖水长大的我来说,游焦岗湖,听起来有点戏谑的味道。是的,小时候一边喝着焦岗湖的湖水,一边听老人说焦岗湖的变迁,一边咀嚼着焦岗湖的野味,一边又回味着焦岗湖的神奇传说。
周末我们一行数人,来到焦岗湖,现在的焦岗湖,不似我记忆中的摸样了,记忆中的焦岗湖,春日里,菱角和鸡头秧开始生长,布满湖面,人刚走到湖岸,成群的水鸟就像是热情的主人迎接客人一般,飞起来,打眼瞧瞧这些不速之客,冲天鸣叫几声,好似欢迎客人的到来,也似向客人宣布它们的存在,接着便飞回它们的小窝——芦苇丛中。
偶尔有几只渔民的小木船光顾湖面,撒下几网,但这丝毫不会影响鸟儿的生活,那完全是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生态平衡。渔民的小木船头往往都有一只鱼鹰,黑色的鱼鹰在阳光下,冲天“假假”几声,然后突然头朝下跳入水中,眨眼间,一条肥鱼叼在长长的嘴里,渔民把鱼从鱼鹰嘴里拿下,鱼鹰自己展开翅膀,头昂起,它骄傲地又冲天“假假”两声。
荷花是焦岗湖原生态的骄傲,记忆中焦岗湖荷花零星地分散在湖面,他们的身影遮住了只能平铺于湖面的菱角和鸡头秧,仲春时节它们会从去年残荷身下长出新的茎和叶,渔民很早就懂得荷叶的祛火功效,便把刚出水的荷叶摘下,晾干,夏季泡茶喝。偶尔当做珍贵的礼物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听父辈说,焦岗湖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神奇出现,他们就亲身经历过几次,每每遇到灾荒年景,她总是奇迹般地出现意想不到的奇多的使沿湖居民度过饥荒的物产:挤挤挨挨的生鲫鱼、黑鱼、鳗鲡、大蚌;一望无际的莲藕;形似草根,晒干磨面即可充饥的“毛猴”;铺满整个湖面的(芡实)和菱角。
今天的焦岗湖,经过了人工的打磨,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内设有“千亩荷花淀”,“万亩芦苇荡”和“柳浪闻莺”“仙侣湖”等景区。
春天站在岸边的楼台上,眼前的一汪湖水,不能说是千里烟波,浩瀚无边,也算是碧波荡漾。清清的,淡淡的,平平的,亮晶晶的一汪湖水,真是别具洞天。也就是这样的银色的一汪湖水,把天际也逼成了银色。真真的一个水面和天际连为一体的焦岗湖。
“你听,细听,再细听,琴音悠扬。”一位同行者说,此时正有琵琶声从湖底升出,经过水的折射荡在湖面随风飘入了我们的耳际。为了听得更加真切,我们一行人同时闭上眼睛,屏心凝气,听那从湖底滑出的声声琵琶,打眼瞧时,一位女子端坐于桃花林间,粉红色的霞帔与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趣,女子低头抚琴,旁若无人,这琴音如泣如诉,悠远久回,在桃花林间穿梭游弋,整数桃花林里回旋着爱恋和相思。
来了,来了,轻轻的脚步,近了,又近了,随着声声赞叹声,身着一袭白袍的后生犹如一股清风飘至琵琶女前,相视一笑,席地而坐,捧出怀中的古筝,抚起来,只见衣袖在古筝弦上飞快地飘着飘着,那琴音随着他衣袖的舞动而响起,不知不觉间与琵琶声融为一体,我想这可能就是《诗经》中所描写的琴瑟和鸣吧!不知这位女子琴音中的那颗相思豆的是否为这位古筝的主人拥有。
曲终,两人又相视一笑。此刻一阵掌声,马蹄之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从那桃花林边,幽静的小堤上传来,随着马蹄声和笑声渐行渐近,一位身着官服,手托长长胡须,骑着高头大马的长者,紧随其后的是另一匹高大威猛的枣红色马衬托着一身青色长袍的青年才俊,从堤坝上柳树缝隙间现出身来,翻身下马,放下马缰。从年龄上判断,他们应该是长辈和晚辈,从话语中可见,他们应该是朋友,只听长者走进桃花林间唱到“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唱完看看身后的青年,那青年心领神会笑着随口和到:“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只听长者向青年又说“你终归是年轻,忘不了十年生死的妻子”,青年叹息一声,他们不紧不慢地向桃林间琴音处走去,长者向身后看了一眼,又念“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青年不再哀叹,紧跟上一句“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和完,两人双双又大笑起来。
“那不是欧叔叔和苏哥哥吗?”抚完一曲的女子听见掌声起身走过来,后生也起身,四人寒暄就坐,“欧叔叔真是博大胸怀,到哪里,都不忘与民同乐!”青年才俊说,“是呀,你欧叔叔,我的欧老师,无论到哪里,都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青年才俊接过话茬,“我们都要向欧叔叔好好学学。接着,女子吩咐侍女拿来酒壶酒杯,一时之间,琴音四起,觥筹交错,开怀畅饮。
近黄昏,几人走出林间,步上小堤,那垂柳刚换上点点绿装,鸟儿在枝头欢悦地飞旋鸣叫。走出大门,红色的两个大字惊诧了所有人,不曾想他们在“焦府”的桃花林间畅游了一番。
一阵叫声唤醒了我们,原来是船工在邀我们上船,随着我们一个个上船,那美丽的“焦岗湖之歌”响起,琴入湖心,随波荡漾荡漾……